可福音 10:43-45
    只是在你們中間,不是這樣。你們中間,誰願為大,就必作你們的用人;在你們中間,誰願為首,就必作眾人的僕人。為人子來,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,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。
本書的作者是馬可,馬可是他的拉丁名字,希伯來名則叫約翰。馬可家相當富有,樓房非常寬敞,被主選用來作為祂和門徒們吃逾越節筵席的場所;又在主復活升天以後,一百二十名門徒聚集在那樓房裏禱告,結果帶下五旬節。一般都稱那樓房為『馬可樓』。

又有人說,客西馬尼園也是馬可家所有,主與門徒們可以常常到那裏去禱告,因此猶大知道主在吃完晚餐後,必定又是到那園裏,才會率領公會的兵丁去那裏捉拿耶穌。當主被捉拿時,那一個丟下所披的麻布,赤身逃走的少年人,大概就是馬可本人;因為別的福音書均未提到這事。

馬可的一生,受到他母親馬利亞、表兄巴拿巴、使徒保羅、和使徒彼得等四個人極大的影響。母親馬利亞非常愛主,把自己的家和花園獻給主用,以後又讓教會作為聚會禱告之用,使耶路撒冷教會得以穩定發展,更進而推廣福音達到全世界。我們可以說,整個基督教的歷史,是從馬可家開始的。

馬可的表兄巴拿巴,是生在居比路的利未人,他大概是因馬可母親的關係而信主;當耶路撒冷教會大復興時,他也將自己的田產房屋都賣了,供給教會所用。後來被教會打發去安提阿,堅固那裏的信徒,並將剛信主不久的保羅(原名掃羅),也從大數帶到安提阿,一起同工事奉主。

後來,聖靈差遣巴拿巴和保羅出外傳道,他們就帶著馬可作幫手。可惜,可能由於馬可出身富家,受不了出外旅行的苦,以致中途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去。後來也因著他的緣故,以致保羅和巴拿巴不能同工,彼此分道揚鑣,巴拿巴就帶著馬可離開保羅。雖然如此,可能經過數年以後,馬可終究和保羅和好,熱心事奉主。保羅在書信中囑咐歌羅西的聖徒接待馬可,並承認他是同工,是在工作上不可少的助手。

至於馬可和使徒彼得的關係,也很密切。當天使救彼得出監的時候,他「想了一想,就往那稱呼馬可的約翰他母親馬利亞家去」。馬可家裏的使女羅大,還沒有看見彼得的面,就能認出門外他的聲音,可知他在馬可家中不是一個生人,平時是很相熟的。彼得在書信中稱馬可為『兒子』,很可能馬可就是由彼得帶領得救的,所以視他為屬靈的兒子。又根據早期教會的傳說和馬可福音的內容,我們可以推知馬可也曾跟隨彼得學習事奉主,甚至整本馬可福音書乃是出於使徒彼得的傳授。- – – 以上摘自『聖經資料大全』

四本福音書都是記載主耶穌的生平,那為何還需要用四本書來寫呢?裡面是否有重複的地方,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地方呢? 是的,一定的。因為這是由四個不同的角度來看耶穌,當然他們所看到的,以及重點都會有所不同。目的是要讓我們能看到主耶穌的全貌。

舊約的先知以西結看到神寶座前服事的四活物,有四個面相,一個是獅子,一個是牛,一個是鷹,一個是人。而四本福音書所描述的主耶穌,剛好就是這四個面相。馬太福音形容主耶穌是「君王」,就像獅子一樣。馬可福音形容耶穌是「僕人」,就像牛一樣。路加形容耶穌是「人子」,就像是人的面相。而約翰形容主耶穌就是「神子」,就像鷹一樣。

所以,馬可福音我們可以看到耶穌像個僕人一樣,耶穌告誡他的門徒,要進天國就不要想著做主人,想要管人乃是先要做僕人,他說:

   『耶穌叫他們來,對他們說:你們知道,外邦人有尊為君王的,治理他們,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。只是在你們中間,不是這樣。你們中間,誰願為大,就必作你們的用人;在你們中間,誰願為首,就必作眾人的僕人。為人子來,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,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。』(可 10:42 -45)

耶穌很清楚知道他來到世上的目的,「不是要受人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」。這給我們所有的基督徒一個榜樣,如果我們都立定心志要來服事人,教會就會復興。

馬可福音要幫助我們來看如何服事人?

主啊!祢立下了榜樣,要我們去服事人,求祢賜給我們智慧,以及捨己的心志,好叫我們都成為中心又良善的僕人。

Rev.& Dr.Andrew Tsai  蔡恩惠牧師
Bread of Life Christian Church in San Diego
3-D Life, Devotion, Discipleship, Dedication
Fulfill God’s Purpose in People’s Life